知网985院校博硕论文收录情况

该文是一篇知网和博硕和论文和收录和情况类讲解,是一份所有硕士论文上知网吗研习.
985高校博硕论文收录情况是评价博硕论文数据库收录数量及质量的一个依据,根据用户掌握的情况对数据库提供商的进行商讨.促进数据库提供商完善数据库的质量,并制订适宜的,以保证教育科研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科技文献资源可持续保障.知网论文查重过后,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一年基本都会被收录.
“逾万名科学家联名抵制爱思唯尔”,哈佛大学图书馆称“防守不了”.著名大学与著名学者对获取“知识的代价”过于高昂做出的反击.爱思唯尔(Elsevier)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属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旗下,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出版品包括学术期刊《柳叶刀》、《四面体》、《细胞》,以及教科书《格雷氏解剖学》等.爱思唯尔著名数据库ScienceDirect,简称SD,是著名的学术数据库.著名大学及著名学者对期刊连年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增长率表示难以接受.北京师范大学孙博阳说,学者是知识的创造者,但他们无偿地将研究论文转给了出版商,又有无数学者义务为期刊做论文评审.而学者要想看到论文,还要花大价钱将他们创造的知识买回来.出版商从中获取高额利润.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梅志平对此也表示:“我们投稿、审稿都是义务的.研究成果都是国家纳税人的钱,为什么到后来我们的研究成果成为他们的摇钱树了呢?”.
世界上最富有的哈佛大学都声称,大的期刊出版商不断涨价,已使得目前的学术交流环境在经济上不可持续了.国外出现的出版商连年涨价的态势也在中国进行着复制,国内期刊出版商每年上涨百分之十几,有的也甚至达到了百分三十几.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经费充足的学校来说,在经济上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像哈佛大学这样世界上最有钱的大学都不能承受,中国著名大学在经济上也是难以支付每年百分之三十几的增长.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来说,的连年上涨几乎是灭顶之灾.严重影响欠发达地区学术交流环境,导致越贫穷越没钱,越没钱越落后,在知识领域对欠发达地区进行知识封锁.如果不采取相应保障措施,将使知识改变命运在欠发达地区成了一纸空文.关注欠发达地区科技文献的保障率对促进欠发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数据库的收录数据的数量与质量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数量不够大,质量不够高,但价钱还连年上涨,这就与国外数据库出版商有本质的区别,国内出版商如果投入不高,利润却可以更高.也是让用户难以接受的.因此,笔者隧对著名数据库供应商知网收录的博硕论文进行统计并分析,得出用户自己的数据,并据此评价知网提供数据的质量与数量.作为用户购买数据库谈判的依据.促进知网改善数据质量,合理制订相适宜的,以维系教育科研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科技文献资源可持续保障.“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九所,被称九校联盟,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不言而喻,985院校的科研水平代表了中国最高的科研水平,985高校的学术论文也代表了中国最高的学术水平,所以知网收录985高校论文数量的多少代表了其博硕论文库的质量高低.也是支持其10%~20%增长率的一个依据.
经分析,2007年出现论文收录最大量,10094篇,按年度统计的最大收录量的平均值是5801篇.按学校统计的最大收录量的平均值是3168篇.2008年出现最大数据量的学校有9所,2008年前含2008年出现最大收录量的学校为22所,2008年后为17所.
1)2000年至2013年39所985高校平均收录量为表1.
2007年收录数据量达到历史高位.达到平均收录量的学校有15所.由于“版权门”事件⑵导致收录量下降.笔者判断2007年应该是数据收录的历史最高点.但2011年数据没有支持笔者的观点,笔者也存疑,隧于5月份对数据进行核对,发现有若干数据进行了修改,最重要的修改来自于电子科技大学的数据(表2),导致平均数有所变动(表3).
这样看来,经过修正后的数据是符合笔者的判断,2007年是数据收录的最高点.从2008年起数据量持续下降,2013年下降到平均1565篇.
2)笔者以2009年为起点,根据条件一,少于平均收录量1299的为不支持,条件二,数据比历史最高数据缩减50%的为不支持.经统计(表4).
支持的学校没有增加,反而在下降,2013年下降到12所.
3)笔者对39所高校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也验证了笔者的假设,使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用wilcoxon匹配对符号秩和检验,p值为0.031,说明2007年与2013年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008年前与2008年后(含2008年)比较:
论文数为0,数据由7个上升到33个.学校由5所上升到12所.
论文数0
数据为零的学校增加7所,数据大于一万的减少至0所.其余各类数据统计如下:
综合上述数据,2007年是数据收录的最高点,平均2022篇.2008年后下降,至2013年最低点,平均1565篇.支持知网的985学校持续下降.增加的学校明显少于退出的学校.至2013年最低点,支持有12所学校.985院校收录数据数量与质量有明显下降.笔者在三月份发现985院校收录情况不佳后,致电知网进行咨询,知网回答说,知网正在进行改进.笔者推断知网对985院校的论文收录做了详实的整理,笔者也发现知网主页对博硕论文板块进行了详细布局.对数据的描述由模糊变详细.这也是知网和用户的共同的目标.
对国内数据出版商的收录情况不佳的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全球著名大学与著名学者抵制爱思唯尔的思潮感染了国内著名的大学与著名学者,对出版社漫天要价的行为进行抵制.
2)“版权门”事件导致硕博集体维权,让数据出版商深陷侵权危机.
首先,如何找到授权人,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保护作者的权力,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此外,信息的共享与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知识的代价应该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数字化传播的资金投入,并协调作者与数据库制作商之间的利益.以保证各个学校能够买得起,用得起.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用户的信息,还肩负着改善欠发达地区落后面貌的重任.不能由于价钱将最后公平的信息发展堵住.最后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兹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看法做为本文的结束语.“中国在设计创新机制的时候不应该简单重复发达国家的道路,应该建立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机制,着重提高对资源的使用效率”.
简而言之,本文论述了与大学与中国知网论文查重类有关内容,在这里免费阅读,为您的收录情况与院校与知网与论文与博硕提供帮助研习.